赠张坦公 其一

中书行省古杭都,曾有尚书曳履无。
暂借愿厅居左辖,且抛手版领西湖。
怀中日月韬龙节,匣里风雷閟虎符。
携得岱宗云满袖,好将肤寸雨菰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坦公方伯出塞》是丁澎的一首诗,它展现了作者对张方伯远征边疆的深深忧虑和对其壮志未酬的同情。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信息
  • 丁澎,字飞涛,号药园,浙江仁和人,生于约1622年,卒于1686年。他是清朝时期的文学家之一,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齐名,被称为“西泠十子”,后又被宋琬、施闰章等人称为“燕台七子”。在科场案发生时,因违反规定被弹劾并流放塞上五年。丁澎工诗,他的诗歌作品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集有《信美堂诗选》和《扶荔堂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1. 诗词原文
    老去悲长剑,胡为独远征?
    半生戎马换,片语玉关行。
    乱石冲云走,飞沙撼碛鸣。
    万方新雨露,吹不到边城。

  2. 诗词鉴赏

  • 《送张坦公方伯出塞》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张方伯出征边疆的情景。首句“老去悲长剑,胡为独远征?”表达了对友人远行不舍的哀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慨。第二句“半生戎马换,片语玉关行。”则进一步揭示了张方伯此行的艰辛与危险。第三、四句“乱石冲云走,飞沙撼碛鸣”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雄浑景象,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第五、六句“万方新雨露,吹不到边城。”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危的担忧以及对战事进展的不确定感。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送张坦公方伯出塞》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代诗歌的魅力和特点,以及文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