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感 其十八

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
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
早时朔漠翎弹怨,它日居庸宇唤休。
苦恨嬉春铁崖叟,锦兜诗报百年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杂感 其十八》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作者内心的悲怆之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钱谦益,字受之,号尚湖,又号蒙叟、东涧遗老等。他出身江南常熟人,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历史学识著称。钱谦益在明朝万历三十八年考取进士,曾历任编修、詹事等职,但最终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
  • 除了文学才华外,钱谦益还与柳如是有着深厚的情感纠葛。他和柳如是结婚后筑有绛云楼,藏书极为丰富。然而,南明弘光帝时他被起用为礼部尚书,但在清兵渡江后,他选择出城迎降。
  1. 诗歌原文
    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
    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
    早时朔漠翎弹怨,它日居庸宇唤休。
    苦恨嬉春杨铁史,故宫诗句咏红兜。

  2. 诗歌解读

  • 冬青树老六陵秋:此处冬青树象征着岁月沧桑,六陵则是南宋帝王的墓地,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哀思和对逝去时间的感慨。
  • 恸哭遗民总白头:通过“恸哭”二字,展现了对亡国之痛的深刻体验,而“遗民总白头”则描绘了那些失去家园的民众满头白发、悲痛欲绝的凄凉景象。
  • 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这里“南渡衣冠”指的是南宋皇室南迁,而“西湖烟水”则代表了新的生活环境和平静的生活。两句形成对比,既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
  • 早时朔漠翎弹怨,它日居庸宇唤休:前句回顾了早年金人入侵时的仇恨与反抗,后句则表达了希望和平安宁的愿望。“居庸宇唤休”暗示着和平的到来,但这种转变往往伴随着深刻的悲哀。
  • 苦恨嬉春杨铁史,故宫诗句咏红兜:“杨铁史”可能指杨铁崖,一位擅长写词的才子。这句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怀念以及对其作品的赞赏。而“故宫诗句咏红兜”则可能是对某个著名宫廷遗址或建筑的赞美。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大量使用自然景观作为象征,如冬青树、六陵、西湖烟水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意味。
  • 情感深沉: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情感层次丰富,引人深思。
  • 音韵和谐:钱谦益精通音律,这首诗的平仄押韵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西湖杂感其十八》不仅是一首表达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研究明末清初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之一。读者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够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