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桑田事岂诬,藏舟夜壑本良图。
摸金山欲移三竺,蒸土陂应决两湖。
地媪荒凉忧竭泽,波神刺促怨投珠。
不知系缆江头石,曾见秦人筑塞无。
西湖杂感 其十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谦益的《西湖杂感 其十四》是一首反映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与个人经历感慨的七言律诗。该诗创作于明末清初,反映了诗人面对西湖美景时内心复杂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钱谦益,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江南常熟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钱谦益曾历任编修、詹事等职,后因事罢归,晚年生活颇为凄凉。他的诗文造诣深厚,入清后所作多带有抑塞愤张之语。
诗歌原文:东海桑田事岂诬,藏舟夜壑本良图。摸金山欲移三竺,蒸土陂应决两湖。地媪荒凉忧竭泽,波神刺促怨投珠。不知系缆江头石,曾见秦人筑塞无?
诗歌赏析:《西湖杂感》是钱谦益创作的一组关于西湖美景和历史变迁的诗歌。其中,“东海桑田事岂诬,藏舟夜壑本良图”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上沧海桑田变迁的深刻感悟;“摸金山欲移三竺,蒸土陂应决两湖”则是对自然景观变迁的描绘;“地媪荒凉忧竭泽,波神刺促怨投珠”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最后一句“不知系缆江头石,曾见秦人筑塞无?”更是引发了读者对过往历史的无限遐想。
《西湖杂感 其十四》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历史感和时代变迁的诗歌。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