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示内二首 其二

灵辰不共劫灰沉,人日人情泥故林。
黄口弄音娇语涩,绿窗停梵佛香深。
图花却喜同心蒂,学鸣应师共命禽。
梦向南枝每西笑,与君行坐数沉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人日示内二首·其二》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柳如是的作品。该作品以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节日的气氛和内心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背景: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女性文学家。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因此她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 诗句原文:《依韵奉和牧翁人日示内二首·其二》的原文如下:灵辰不共劫灰沉,人日人情泥故林。黄口弄音娇语涩,绿窗停梵佛香深。图花却喜同心蒂,学鸟应师共命禽。梦向南枝每西笑,与君行坐数沉吟。
  3. 诗意解读:从诗的字面意义来看,诗人似乎在通过描写节日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灵辰不共劫灰沉”,可能意味着节日的景象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保持着它原有的光彩和魅力。接下来的四句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节日气氛的感受,以及对这种氛围所引发的情感反应的描绘。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观察,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喧嚣,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思索。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美感。
  4.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柳如是的用词考究,语言优美,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节日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同时,她的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有宏大的背景描写,又有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5. 历史意义:在历史意义上,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明代后期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文化风貌,还体现了作者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精神。它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日示内二首·其二》是柳如是的一首杰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美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