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兰堂寿宴诗四首 其二

两床罗列十眉俱,秉烛追欢似逐逋。
句曲园林藏地肺,茅家供撰出天厨。
经年摒挡春灯赏,排日规模夜燕图。
乐土居然尘劫外,良常日月未应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赐兰堂寿宴诗四首 其二》是金坛虞宪使兄来与作者共庆寿辰,作者为兄长的寿诞而作的诗歌。在介绍文学作品时,通常会涉及到作品的主题、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方面。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文学意义:

  1. 作者简介
  •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后更名谦益,浙江秀水人,明朝末期清初著名的文人、学者、诗人。他曾任礼部尚书等职,对明末清初的文化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 虞宪使是钱谦益的同榜进士,两人关系密切,经常相互唱和。虞宪使的兄弟来时与钱谦益一同考取功名,二人年龄相仿,因此有“少壮论文”的共同经历,并在七十岁寿辰之际共同庆祝。
  1. 作品内容概述
  • 《赐兰堂寿宴诗四首 其二》作为其中之一,主要描绘了寿宴上的热闹场景。诗中描绘了一幅富丽堂皇的宴席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盛况,以及主人对于宾客的欢迎与款待之情。
  • 诗歌通过对炉香缥缈、组绣纤巧、歌舞夸妍等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喜庆和欢乐气氛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寿宴的重视与期待。
  1. 艺术特色分析
  • 《赐兰堂寿宴诗四首 其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摹,传达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 该诗采用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韵律严谨,音调和谐。通过平仄的巧妙搭配和押韵的使用,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易于吟诵。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赐兰堂寿宴诗四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寿庆喜悦之情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明代后期文人社交生活的重要文献。其对当时的文人雅集活动、宴饮文化的反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窗口。
  • 作为钱谦益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1. 文化价值体现
  • 《赐兰堂寿宴诗四首 其二》中的宴席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宴会的形式,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例如,对“玉酒频倾”“朱弦翠管”等元素的提及,展现了古代宴饮文化中的礼仪和习俗。
  • 通过这些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赐兰堂寿宴诗四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篇记录寿宴盛况的诗句,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也展现了明代后期文人雅集活动的风貌。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