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里仁篇 · 第十二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介绍

“子曰,‘君子不忧也,小人常忧天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出自《论语》的名言,“君子不忧也,小人常忧天下”,表达了什么含义?它反映了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忧天”通常被看作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或行为,象征着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详,而不会因为外界的纷扰或国家大事而忧虑。相反,“小人”则常常会因关心天下事而感到焦虑和担忧。“忧天”的精神在孔子看来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态度: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物所扰;而小人则应以积极的心态关注国家大事。

注解

放:音fǎng,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

怨:别人的怨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