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提影插江峰外。虚檐翠滴浮烟霭。
落雁避寒空。金轮四面风。
香随秋气上。幡动光零乱。
俯看一天霜。钟迟晓听长。
菩萨蛮 游塔(壬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 游塔(壬午)》:江南春色与往昔情怀
《菩萨蛮·游塔(壬午)》是一首出自清人贺贻孙之手的古典诗词,其内容涉及对江南春天景色的回忆以及个人过往生活的感慨。
词作中运用了“菩萨蛮”这一古典词牌,这是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词调,以其双调小令的形式,简洁而含蓄地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此调以五七言组成,共四十四字,采用平仄递转的方式,通过繁音促节来展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因此,《菩萨蛮·游塔(壬午)》在艺术表现上极其注重语言的工整与精炼,使得每一个字眼都充满了深意。
从作品的内容来看,词人回忆了江南春天的景象,以及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旅行的生活经历。上片主要描述了追忆中的往事,而下片则转向了个人对于这段生活经历的感悟和思考。这种由外及内、由实至虚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淡淡的忧思与伤感。
词人在作品中也体现了对于自然美景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受。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无限眷恋。同时,通过对比长安与洛阳的不同生活体验,词人反映了个人对于身份变迁的感慨和思考。这种对于生活细节的细腻捕捉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整首《菩萨蛮》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共鸣。
《菩萨蛮·游塔(壬午)》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词风的重要文献。它通过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和成就。同时,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与反思,使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菩萨蛮·游塔(壬午)》不仅展示了词人的才情与情感,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