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 春宵

箫局微温候,灯篝乍剪时。
端相带笑又佯推。
欲睡故迟迟。
银蒜垂帘悄,金钗落枕欹。
淡红袙袜映唇脂。
低问小名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巫山一段云·春宵》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梁清标创作的词。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
  • 历史人物: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又号苍岩子、蕉林居士、苍樵子、冶溪渔隐,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是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后历任官职。
  • 时代背景:明朝末年,政治动荡,社会动乱。在这样的背景下,梁清标可能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现实的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1. 作品原文
    箫局微温候,灯篝乍剪时。
    端相带笑又佯推。
    欲睡故迟迟。
    银蒜垂帘悄,金钗落枕欹。
    淡红袙袜映唇脂。
    低问小名儿。

  2. 艺术风格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箫局微温”、“灯篝乍剪”等意象,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
  • 情感表达:整首词流露出一种闲适和慵懒,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小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言风格:词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读来如歌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思想内涵
  • 追求自由:词中的“欲睡故迟迟”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现实的束缚,寻求心灵的自由。
  • 审美情趣: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历史反思:作为明末清初的人物,梁清标的作品也包含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巫山一段云·春宵》不仅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