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其二 悼亡

玳梁当日栖双燕。碧桃花下看人面。
往事耐思量。银灯照晚妆。
宝钿空瑟瑟。愁煞西堂客。
肠断只三声。长更与短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其二 悼亡》的文学魅力和历史价值

《菩萨蛮其二·悼亡》,这首明末清初梁清标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深刻地表达了对已故爱人的无尽思念与哀悼。

《菩萨蛮其二·悼亡》原文如下:

青鸾镜里人空瘦,红楼花下月朦胧。
玉箫声断夜寒长,翠屏空锁凤归宫。

梁清标的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女子在月光下的花园中,独自凝望手中的画卷,那是与爱人曾经共度时光的记忆。月光下,她的身形显得更加孤寂而消瘦,仿佛连那曾经熟悉的花香也失去了味道。她手中紧握着一把玉制的箫,那是他们共同喜爱的乐器,如今却只能空响,象征着两人之间无法再续的情缘。

这首词的情感深沉而又哀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悲伤与怀念的世界。词中的“青鸾镜里人空瘦,红楼花下月朦胧”,不仅让人感受到女子的憔悴,更引发了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沉思。

梁清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怀念。他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价值观。

《菩萨蛮其二·悼亡》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悲情的词作,更是研究明代文人心态、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它告诉我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如何通过文学来寻找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菩萨蛮其二·悼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让后人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更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爱情的力量。这也正是文学不朽的价值所在——它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