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冬夜

月波秋泻,松冷穿窗罅。
散步湖干渔笛下,的是含情者。
夜来蟋蟀如年,浮花倦理觥船。
吟遍满阶黄叶,奈他心在秋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冬夜》是明代诗人曹溶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冬夜的景色和心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冬夜中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曹溶,字鉴躬,号秋岳、倦圃,浙江秀水人。他是一位明末清初的诗人,曾官至户部侍郎。曹溶工于诗词,有《静惕堂诗集》、《天崇两朝纪略》等作品流传后世。

  2.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冬夜之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流露,将一个宁静而充满哲思的冬夜场景展现给读者。

  3. 内容概述:《清平乐·冬夜》通过月光洒在松树和窗户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夜晚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月波秋泻”,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泻的银波,透过缝隙照入室内的情景。接着,“散步湖干渔笛下”一句,描绘了湖边散步的人和远处传来的渔笛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然而,“夜来蟋蟀如年”,则引入了冬夜特有的声音元素,蟋蟀的鸣叫声让这个寒冷的夜晚显得更加生动。最后,“吟遍满阶黄叶,奈他心在秋边”,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季节变迁的无奈感受,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体验。

  4. 艺术特色:该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冬夜的独特美感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清平乐·冬夜》不仅展现了曹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这首词作为文学作品之一,值得深入欣赏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