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漫兴三首 其二

借书南北久忘贫,暖意虽回不记春。
勤扫松毛烹瓮雪,此生端合是诗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漫兴三首 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一首诗作。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王慎中(字秋岳,一字洁躬,号倦圃,别号金陀老圃),浙江嘉兴人,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文学家和官员。他出生于明朝的崇祯十年,是一位进士出身,曾担任御史等职。王慎中一生多次升迁与降职,最终在清顺治元年后被授以原官,之后屡起屡踬。
  1. 诗歌原文
    红尘喜不到林中,寂寂幽居小涧东。莎岸云深栖断雁,柴门雨歇落疏桐。伤情句为穷来巧,失意文章酒入空。

  2. 诗歌内容解析

  • 第一联:“红尘喜不到林中,寂寂幽居小涧东。”这两句描述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隐居的生活状态。红尘即世间纷扰,表明王慎中追求的是心灵的平静与超脱世俗的闲适。
  • 第二联:“莎岸云深栖断雁,柴门雨歇落疏桐。”此联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断雁归巢象征着结束和安定,而稀疏的桐树在雨后的静谧中更显生机,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循环的领悟。
  • 第三联:“伤情句为穷来巧,失意文章酒入空。”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复杂感受。在这里,“伤情句”可能指因世事艰辛而感慨万端的句子,而“穷来巧”则意味着在困境之中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智慧或方法。
  • 第四联:“失意文章酒入空。”这里“失意文章”可能指的是因挫折而感到失落的文字创作,而“酒入空”则表达了这种失落感随着酒精消解而消散,反映出一种无奈但又不失乐观的人生态度。
  1. 诗歌背景
  • 王慎中生活在一个多事之秋,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因此,他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感慨与自我反思。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象征意味: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变化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和对于现实无奈的抒发,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王慎中的《病中漫兴三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反映了作者复杂情感和深邃思考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