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为政篇 · 第二十四章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介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为政篇·第二十四章》的内容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忧愁的样子),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学习和交友的态度的阐述。其中,“学而时习之”强调了持续的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有朋自远方来”,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带来的快乐;最后,“人不知而不愠”,则是指即使在无人理解自己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君子应有的修养。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对学习、交友和自我修养的重视。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孔子认为

注解

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谄:音chǎn,谄媚、阿谀。

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