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君子哀诗 其一 故 给谏陈公子龙

陈公不世才,顾盻空神州。
□渤泻胸怀,峰泖佳气浮。
枋也年十二,遂得从公游。
公处盛明时,慷慨怀百忧。
指画若无人,奋焉思前筹。
谁知十馀年,公言良尽酬。
先臣毕志死,公心大复仇。
泣血提一旅,回天扫旄头。
风悲鬼神泣,鼓咽旌旆愁。
一战荡烟水,变形荒江陬。
余怀发肤恋,窜匿越阻修。
忽然与公遇,气哽泪不流。
苍惶问死生,恸哭苍天悠。
余复婴网罗,公为卜筮谋。
既得再相见,握手频咿嚘。
酹酒偕再拜,激奖同前修。
惟公吾父执,降分为朋俦。
下公一悬榻,上公百尺楼。
公虽伏草间,报韩心未休。
再举复再踬,公心何所求。
张俭不得脱,孔融俄见收。
公时死无憾,一瞬为千秋。
惨黯峰泖侧,遗骨成荒丘。
寂寞薤露歌,恐遗田横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君子哀诗·其一·故给谏陈公子龙》—— 明人徐枋笔下的才子悲歌

在明代诗人徐枋的笔下,《五君子哀诗·其一·故给谏陈公子龙》以沉郁悲壮的情感,勾勒出了一个才华横溢却不幸早逝的年轻官员的一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个体命运的无情摧残,也展示了诗人对这位年轻官员的深厚同情和对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思。

陈公之才,非比寻常,他的胸襟犹如渤泻的江水,波澜壮阔,而其精神风貌又如峰泖间的佳气一般,令人向往。他在十二岁那年便有幸跟随陈公游历四方,见证了盛明时期的繁荣景象,并深受其影响。然而,陈公的遭遇却与他所怀有的宏伟志向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感慨于十数载之后,所剩之人寥寥,而自己的抱负与忧虑却无人倾听。这种反差,使得诗歌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徐枋以其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捕捉到了陈公的悲怆与无奈,并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其内心的挣扎与抗争表达出来。“谁知十馀年,公言”,这句话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无声叹息。诗人通过对陈公生平事迹的回顾,揭示了个人悲剧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引发读者对于历史与现实更深层次的思考。

《五君子哀诗·故给谏陈公子龙》不仅仅是一首悼念之作,更是一首反映时代变迁、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的史诗。它通过一位年轻官员的生命轨迹,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体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渺小感。

徐枋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不仅仅描绘了陈公的形象,更通过这一形象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动荡不安与个人的无奈抗争。这不仅是对于陈公子龙的个人哀悼,更是对整个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次深刻反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