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诗六首 其二

丛兰生空谷,凌寒媚幽姿。
严霜不能凋,婉恋青松枝。
丛兰亦有根,青松亦有心。
馨香盈衢路,结交诚相因。
努力遵修涂,区区宝荣名。
千载永不移,谁为岐路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董大二首·其二》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54年。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风中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真挚情感。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还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他的作品既有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又有真诚情谊,坚强信念的赠别之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孤蓬万里征,止泊未休时。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译文:我像那飘零的蓬草,远行万里去寻求出路;在茫茫的人海中停歇,没有永久的归宿。我像鸟儿一样飞翔,但感到孤单和自伤;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了。虽然我遭遇了贫穷和困顿,但这还不算什么;今天能与你重逢,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惜的是现在我们连酒都买不起。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借景抒情和对比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北风中的离别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 情感表达:诗人以孤蓬自比,表达了自己漂泊天涯的孤独感,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 意象运用:诗中“六翮飘飖”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飘摇不定和自我怜惜,而“一离京洛十余年”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别董大二首·其二》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主题思想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