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枉相存,来过涧上村。
乱云连客座,深竹暗柴门。
笑语书千帙,诗篇酒一尊。
言归将日暮,山路已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风雨枉相存,来过涧上村。
乱云连客座,深竹暗柴门。
笑语书千帙,诗篇酒一尊。
言归将日暮,山路已黄昏。
《风雨中素庵见过竟日》是徐枋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作者在风雨之中偶遇素庵的经历,以及随后的一段愉快对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徐枋(1622—1694),明代诗人,长洲人,字昭法,号俟斋,晚号秦余山人,崇祯举人,因国变父亲殉难后隐居不复出。他工于诗,亦擅书画,作品有《居易堂集》《俟斋集》等。
诗歌原文:风雨枉相存,来过涧上村。乱云连客座,深竹暗柴门。笑语书千帙,诗篇酒一尊。言归将日暮,山路已黄昏。
内容解析:此诗通过风雨交加、云雾缭绕的山村景象,以及与素庵相遇后的交流场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首句“风雨枉相存”便奠定了全诗的背景基调,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中偶然遇见素庵的喜悦与感慨。随后的描述“来过涧上村”和“乱云连客座,深竹暗柴门”,生动地展现了山村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生活氛围。最后两句“笑语书千帙,诗篇酒一尊”则表现了与素庵的深厚交情及共度时光的乐趣。
《风雨中素庵见过竟日》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还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深厚的友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