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螺庵同姜如须分韵 其二

老屋依岩底,蓬门接水隈。
诸天花作雨,五夜涧为雷。
乞饭舂新谷,攒眉忆旧醅。
流光老我急,节序巧相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去螺庵同姜如须分韵·其二》是一首明朝诗人徐芳的作品,全文共计四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徐芳是明朝的一位文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作者的个人情感。
  • 在明代文学中,徐芳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
  1. 诗篇原文
    零落寒山路,香林带晚露。
    藤垂翳日蔓,菊吐故丛花。
    灯火山窗暗,星河石窦斜。
    踟蹰频感旧,中夜几长嗟。

  2.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间的自然景观,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和向往。
  • 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感慨,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情感深度。
  1. 创作背景
  • 《去螺庵同姜如须分韵·其二》创作于明朝,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有机会进行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徐芳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其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1. 艺术特点
  • 徐芳的诗歌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每一个意象的安排都恰到好处,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
  • 在情感表达上,徐芳的诗歌细腻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1. 文化意义
  • 《去螺庵同姜如须分韵·其二》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也为研究明朝时期的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该诗的流传与传播,有助于后世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历史影响
  •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芳的诗作虽然已不再广为人知,但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仍然被后人所称道。
  • 在文学史上,徐芳的诗歌作为明朝文学的一部分,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的重要素材。

《去螺庵同姜如须分韵·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明朝文学的一个缩影,展现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