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二 二首

断肠何必萋萋草。一片落花堪老。
试问郎边娇鸟。啼得春多少。
垂杨不把愁心扫。攀折画楼难到。
欲取相思烧了。红豆怜他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其二》是近代诗人汪精卫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文学价值:

  1. 作者简介
  • 汪精卫(1883年4月27日—1944年11月7日),又名兆铭,字季新,号渊潜,祖籍浙江山阴(今杭州市萧山区),出生于江苏南京。近代政治家、民族英雄,曾长期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务。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争议,在抗战期间因叛国投敌而受到世人的严厉谴责。
  1. 诗词原文
    秋来凋尽青山色,我亦添头白。独行踽踽已堪悲,况是天荆地棘欲何归。闭门不作登高计,也揽茱萸涕;谁云壮士不生还,看取筑声椎影满人间。

  2. 主题思想

  •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内心的孤独,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情感。同时,诗人通过对“天荆地棘”的描写,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助感。此外,诗中提及“闭门不作登高计”,可能反映了诗人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中的彷徨和无奈。最后,“看取筑声椎影满人间”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忧虑。

《虞美人其二》作为汪精卫的作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那个时代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感受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