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鸳鸯梅

层层作蕊。
更绛趺一一,能结双子。
定是青陵,魂入寒香,催教朵朵连理。
雌雄不少相思树,又恁得同心如尔。
更爱他、飞雪丹成,灼灼杏葩难似。
堂上鸳鸯惯见,试将七十二,来与相比。
脸际凝脂,决胜明霞,几片天边初起。
枝枝正发台关驿,染遍了、白鹇头尾。
记昔年、弄玉同攀,笑向影边斜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鸳鸯梅》是南宋词人周密的作品

《疏影·鸳鸯梅》是一首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词作,通过对梅花及其影子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高洁情操的追求。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性美的一种颂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它展示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情感和审美追求。《疏影·鸳鸯梅》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末年国势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诗人常常题咏梅花、水仙等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对于政治腐败与黑暗的不满以及对个人操守的坚守。周密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他的这种态度在当时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从艺术角度来说,《疏影·鸳鸯梅》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意境营造和精细的情感刻画上。如“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等句,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该词的结构也颇具匠心,上片写梅影,下片写情,使全词既有视觉之美,又有情感之深,形成了一种视听结合的效果。

《疏影·鸳鸯梅》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承载着深厚文化意涵的历史遗产。它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化变迁的重要资料。

《疏影·鸳鸯梅》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历史的信息和文化的价值。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它是一次深入了解宋代文化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是对古代诗词艺术的一次深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