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萸香慢 代州九日作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
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
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
边声。
万里相惊。
谁听尔、不伤情。
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
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
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
弓矢散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紫萸香慢·代州九日作》是清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共八句,分为上下两阕。上阕描述了作者在重阳佳节之际,身处边关之境,感受到的秋色之美与边境的险阻,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下阕则通过描述战事、节日氛围以及自然景色,展现了边疆戍边将士的英勇与忠诚。以下是关于《紫萸香慢·代州九日作》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翁山,号介子、翁山老人。他出生于广东番禺,是清朝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学者,其诗词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屈大均的词风婉约深沉,善于运用古典文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诗词原文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此声悲壮。

  3.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屈大均在《紫萸香慢·代州九日作》中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边疆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得整首词既表现了个人的愁绪,又不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 用典丰富:屈大均在作品中多次引用古代典故,如“赵氏长城”指代赵地的边防长城,而“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则可能是对当时边疆音乐文化的描绘或赞颂。
  • 语言精炼:屈大均的语言表述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能够很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紫萸香慢·代州九日作》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边关风光和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词,不仅可以感受到屈大均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他的个人情感之间的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