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内子王华姜 其九

采采荼蘼花,花露红以滋。
为姜作面色,光艳使情怡。
之南市石黛,之北市燕支。
芳香用未毕,蕙草忽先萎。
幽镜生红埃,罗帏交网丝。
笑貌若流光,一绝不可追。
莓苔馀履迹,仿佛行迟迟。
我有第五妹,与姜日娱嬉。
梳姜堕马髻,服姜月华衣。
四妹嫁远方,尚未觏容姿。
今晨两恸绝,闺阁将谁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内子王华姜 其九》是屈大均所作,是一首表达对妻子离世悲伤的诗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他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屈大均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尤擅长七言古诗。在文学史上,屈大均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情感真挚的描写。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屈大均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追求,更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内涵。他关注时政,关心民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于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2. 诗歌内容概述:《哭内子王华姜 其九》是屈大均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十句,每句都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和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诗中描述了妻子的美丽容颜和她生前的欢愉时光,以及她去世后的悲痛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荼蘼花、石黛、燕支等,这些美丽的花卉和物品象征着妻子生前的美好,而她的离世则让这些美好的事物黯然失色。

  3. 情感表达:诗中的“采采荼蘼花,花露红以滋”一句,用荼蘼花作为比喻,形容王华姜生前的美丽,而“幽镜生红埃,罗帏交网丝”则描绘了王华姜去世后,家中因她的笑容而变得生机勃勃的情景,但这一切美好都转瞬即逝,让人感到无比的悲痛。诗的后半部分,“我有第五妹,与姜日娱嬉”,表达了屈大均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人的关爱,尤其是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

  4.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屈大均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后期社会风貌的生动反映。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死观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家庭情感的重视。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女性形象的经典之作,通过屈大均的文字,人们能够窥见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屈大均的《哭内子王华姜 其九》是一部充满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屈大均卓越的诗歌才华,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亡妻无尽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