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 其二十三

汝舅怜予华岳吟,因将窈窕慰文心。
蹇脩复有青莲客,司马无烦绿绮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下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屈大均,广东番禺人,初名绍,字翁山,号介子,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思想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擅长以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
  • 文学成就:屈大均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为突出,除了《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他的其他作品如《红草》、《紫骝马》、《紫靅》等也广受欢迎,并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 原文:挥鞭北度雁门关,夫婿相将万里还。入塞更须先出塞,不辞风雪损朱颜。
  • 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首句写诗人挥鞭北上,跨越雁门关;次句则表达了与爱人共同踏上万里归程的情景;第三句描绘了进入边境后需要先行进入的情况;最后一句展现了不畏艰辛、不惧风雪的精神风貌。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也有对人物情感的表达,二者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 语言风格:屈大均的诗风清新自然,用词朴实无华,但又能准确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前两句为起兴之笔,中间两句展开主体内容,最后两句总结全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框架。
  1. 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屈大均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屈大均的诗歌体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情怀,对于研究岭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了解这些信息后,读者可以进一步探索屈大均的其他作品,例如《红草》、《紫骝马》、《紫靅》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屈大均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比较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大均如何在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中展现其文学才华。

《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不仅是屈大均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也是了解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领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