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鸣知水涨,木落觉山空。
野鹿闲相过,黄花食一丛。
白华园作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华园作 其六》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屈大均(1630—1696),字介子,号翁山,广东番禺人,明朝末年诸生,后成为清朝初期的文人。屈大均在明末时期曾参与反清活动,清军入关后,他转而为僧,晚年改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他的诗作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原文:
一阳生小雪,梅蕊已纷纷。
野鹿闲相过,黄花食一丛。
最恨乔松上,无端是兔丝。
缠绵枝与叶,直到后凋时。作品解析:此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象。首句“一阳生小雪”,以自然界的小雪为背景,预示着春天的临近;“梅蕊已纷纷”则细腻地勾勒出初春时节梅花绽放的景象。接下来的两句“野鹿闲相过,黄花食一丛”进一步丰富了画面,野鹿悠闲地穿过树林,黄花点缀其间,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然而,“最恨乔松上,无端是兔丝”却带来了一丝哀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中一些不和谐现象的不满和感慨。最后两句“缠绵枝与叶,直到后凋时”则通过对树枝和叶子的描述,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屈大均深邃的艺术功力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主题思想:《白华园作 其六》的主题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社会中某些负面现象的批判。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破坏自然的行为的厌恶。
屈大均的这首《白华园作 其六》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受到赞誉,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思想意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首诗不仅是屈大均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