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钟山麓,当年万树斜。
谁将辽海雪,来折汉陵花。
冷月含边笛,阴风散暮鸦。
数枝当辇路,不忍吐瑶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见说钟山麓,当年万树斜。
谁将辽海雪,来折汉陵花。
冷月含边笛,阴风散暮鸦。
数枝当辇路,不忍吐瑶华。
《灵谷探梅 其二》是清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屈大均,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与诗人,被尊称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作品多具有李白、屈原的文学遗风,并且由于其著作多次毁于雍正、乾隆两朝,使得部分作品难以保存。屈大均的诗歌风格深沉,富有哲理,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地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对梅花的独特理解。
诗的原文如下:
见说钟山麓,
当年万树斜。
谁将辽海雪,
来折汉陵花。
冷月含边笛,
阴风散暮鸦。
数枝当辇路,
不忍吐瑶华。
首两句“见说钟山麓,当年万树斜”,描绘了钟山麓上万木参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古老的氛围。接着“谁将辽海雪,来折汉陵花”,则以辽海之雪比拟梅花的坚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第三四句“冷月含边笛,阴风散暮鸦”,则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深山之中的寂静与清冷,增强了诗句的意境。最后两句“数枝当辇路,不忍吐瑶华”,通过描绘梅花在辇道旁绽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其美丽而又稍纵即逝之美的惋惜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丰富且细腻,展现了屈大均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