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偶成

种药神农地,牵牛巢父家。
水禽时变响,山草递开花。
云隙流天影,岩空坠日华。
春深人不见,愈觉此中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山偶成》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鉴赏
  • 原文节选:《入山偶成》种药神农地,牵牛巢父家。水禽时变响,山草递开花。云隙流天影,岩空坠日华。春深人不见,愈觉此中遐。
  • 诗词解析:首两句通过“种药”与“牵牛”两个意象,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感悟与尊重。第三句中的“水禽”和“山草”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后四句则是诗人在峨眉山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其中“云隙流天影”和“岩空坠日华”等描写,不仅展现了山峰之巍峨、云雾之变幻,也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毛奇龄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不仅是在描述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更是通过这些画面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毛奇龄,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创作环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毛奇龄可能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和个人经历的波折,这使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 时代影响:在那个文化多元且思想活跃的时代背景下,毛奇龄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毛奇龄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形象和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非常强,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景色之中。
  • 意境深远:虽然诗句简短,但每一个词都承载着深厚的意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毛奇龄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使得诗歌具有了超越语言本身的艺术魅力。
  • 哲理性:毛奇龄在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宇宙和时间的哲学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深邃的哲理意味。
  1. 文化价值
  • 反映历史背景:通过《入山偶成》,可以了解到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以及文人墨客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 促进文化交流:毛奇龄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素材和灵感来源。
  • 启迪现代阅读:在当代,《入山偶成》依然能够给予人们启示,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宁静和内心的平和,同时也鼓励人们去探索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入山偶成》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