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宴酬时令,清池起夜游。
天风号过雁,日影下牵牛。
酒暖葭灰发,歌回烛树流。
樽前有王粲,不道滞荆州。
长至夜宴集湖西署同赋 其二
介绍
《长至夜宴集湖西署同赋 其二》是清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南至逢辰聚,西堂授夕餐。霜吹缇幔合,烛动绛纱寒。泻酒惊花漏,高谭愧素冠。 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清代诗人毛奇龄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社交活动和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毛奇龄,字秋玉,号渌园,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戏曲家和画家。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词、散文、戏曲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原文:
南至逢辰聚,西堂授夕餐。
霜吹缇幔合,烛动绛纱寒。
泻酒惊花漏,高谭愧素冠。诗歌鉴赏:《长至夜宴集湖西署同赋 其二》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艺术和自然的热爱。诗中“南至逢辰聚,西堂授夕餐”描绘了夜晚聚会的情景,“泻酒惊花漏,高谭愧素冠”则展示了饮酒畅谈的愉悦与自谦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毛奇龄的深厚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历史文化背景:清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雅集于此时期。毛奇龄生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个人情感色彩。通过《长至夜宴集湖西署同赋 其二》,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和地位。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毛奇龄擅长运用自然景物来渲染氛围,通过细腻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审美体验。此外,他的诗歌还体现了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诗人毛奇龄的代表作品之一,《长至夜宴集湖西署同赋 其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长至夜宴集湖西署同赋 其二》不仅是清代诗人毛奇龄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代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情,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