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曾副使宏有赠 其二

玉节临荒服,黄冠返曲沙。
赋曾飞彩凤,笔下绾秋蛇。
彭泽新凋柳,东陵早刈瓜。
相逢刚晚节,莫惜鬓边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遇曾副使宏有赠 其二”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韩驹的《送曾宏父 其二》中的一首。这首诗表达了对曾宏父(曾宏父名见豫章诗,可能是曾宏父的字或者别号)学术传承的赞赏和对其早有文赋成就的认可。下面将对“遇曾副使宏有赠 其二”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背景:韩驹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注重韵律和锤字炼句,追求来源典故,写有大量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2. 诗歌原文:白首归田候,清江曳杖年。千秋高北府,两使尽南天。桂酒虔阳幕,椒花岭外船。至今留石屋,犹诵丈人贤。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曾宏父深厚的感情和敬意。特别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曾宏父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即使在物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仍坚持传扬学问,其精神值得世人学习。

  4. 历史影响:韩驹的诗歌在当时以及后世都有较高的评价,他的作品被视为宋代文学的典范之一。在文学史上,韩驹的诗歌因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5. 文学价值:韩驹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气。

  6. 现代意义:在当代,韩驹的诗歌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对于今天的读者仍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遇曾副使宏有赠 其二”是韩驹的一首诗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认识,也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