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曾闻唱,专房旧有名。
春云花底艳,朝日镜中生。
金屋怜藏惯,铢衣愧织成。
生来懊恼性,不解茂陵情。
丽人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丽人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这首诗通过对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描写,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杜甫一生经历了许多变迁,包括战乱、流离失所等,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丽人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诗的原文如下:
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
此语得其一偏。譬如西施、毛嫱,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掠须是掠,磔须是磔,千变万化,此不可迁。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杜甫在创作时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他试图通过书法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这种艺术追求体现了杜甫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探索。
《丽人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在艺术上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创作才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思想情感,也能够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