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漫赋 其二

何处呼名浪得名,三挝万载竟留声。
爰爰可待株难守,虩虩于邻震亦惊。
歇后何如同郑五,争臣未必动阳城。
坟分黑白繇来广,莫令通人笑守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有感漫赋 其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通过借汉代之事反映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严峻局面。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商隐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他的诗作常以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李商隐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清新之作,也有表达个人感慨与忧国忧民情怀的沉重之篇。
  • 李商隐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数量之多,更在于他能够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宏大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他擅长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这也是他被誉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1. 作品原文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2. 作品鉴赏

  • 历史背景分析:这首诗反映了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局面,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政治动荡对人民的影响。李商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人民的苦难。
  • 人物塑造:诗中通过描述主人公在危难时刻的行为和心理,塑造了一个忠诚、勇敢而又无奈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 艺术手法:李商隐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和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这些手法,读者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想。
  1. 文化内涵
  • 忠奸辨识:诗中的“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表达了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和宦官专权的痛斥。这反映了李商隐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公正无私的追求。
  • 历史反思:通过对比古代的清明时代与当前的混乱局面,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反思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 道德观照:诗中多次提到的“清君侧”等词汇,反映了李商隐深厚的道德观念和对正义的追求。这种道德观照也是诗人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有感漫赋·其二》不仅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一个代表,也是研究唐代社会和政治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以及李商隐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