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任孝廉云蛟计偕

我归江左还投笔,君向长安又上书。
从此雄名高帝阙,况同令弟在公车。
蓬池泛雪看留赋,柳汁盈条好染裾。
他日内廷能召问,莫言臣里有相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任孝廉云蛟计偕》是明末清初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毛奇龄,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亦作秋晴),浙江萧山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学识渊博,尤其擅长音韵学,并有著作四百余卷传世。
  2. 诗歌原文:我归江左还投笔,君向长安又上书。从此雄名高帝阙,况同令弟在公车。蓬池泛雪看留赋,柳汁盈条好染裾。他日内廷能召问,莫言臣里有相如。
  3. 诗歌鉴赏:《赠任孝廉云蛟计偕》不仅展现了毛奇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及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我归江左还投笔”与“君向长安又上书”两句,表达了作者由归隐转向仕途的复杂心态。而“从此雄名高帝阙”,则彰显了其志向远大与抱负不凡。最后两句“蓬池泛雪看留赋,柳汁盈条好染裾”以及“他日内廷能召问,莫言臣里有相如”,更是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以及对未来政治舞台上可能遇到的挑战的预见。
  4. 文学价值:《赠任孝廉云蛟计偕》作为毛奇龄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它不仅体现了毛奇龄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乃至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通过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思想启迪。

《赠任孝廉云蛟计偕》不仅是毛奇龄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研究明末清初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了解并欣赏这首作品,无疑能够加深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