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节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规和矩,是方与圆最高的标准;圣人,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好的典范。要做君王,便该尽君道;要做臣,便该尽臣道。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足够了。不用舜服侍尧的态度和方式来服侍君主,就是对君主不恭敬;不用尧统治百姓的态度和方式来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孔子说:‘路只有两条,仁和不仁,如此而已。’暴虐百姓严重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不严重的,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受到削弱,死后人们给他们‘幽’‘厉’这样的谥号,即使有孝子贤孙,经历一百代也改不掉这个坏名声。《诗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在夏王桀的时代’,就是这个意思。”

介绍


《离娄上》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弟子的言论和行为。其中,《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二节》的内容如下:

  1.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ivil society is prone to the vice of admiring others as teachers, which can lead one astray.”
  2. 故凡有见于前言往事,必能引为足下之资者,则诚可从也;否则终无用舍之失矣。
  3.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乎?
  4. 夫君子之道,以正服民,以礼乐防已。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好为人师”的问题,并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并引以为鉴,则可以跟随他;否则,将失去方向感

注解

至:极至,最高标准。

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都是含贬义的谥号。

指《诗经·大雅·荡》篇。

殷:殷商。鉴:铜镜,这里指借鉴。夏后:夏王,指夏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