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二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处于下级的地位而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是不能治理好百姓的。得到上级的信任有办法,首先要得到朋友的信任,假如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有办法,首先要得到父母的欢心。侍奉双亲而不能让他们高兴,就不能取信于朋友。让双亲高兴有办法,首先要诚心诚意,反躬自问而心意不诚,就不能让双亲高兴。使自己诚心诚意有办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善,不明白善的道理,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因此,诚,是自然的道理。思慕诚,是做人的道理。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的,是从来没有的事;不诚心,是没有人会被感动的。”
介绍
。
《离娄上》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和生活态度。其中,《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十二节》的内容如下: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唯好善,恶恶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对待整个世界,没有固定的准则或标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和厌恶。他只喜欢好的事物,讨厌坏的事物。
这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一种理想境界,即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时保持中立和平静的心态,在追求善的同时不被外界诱惑所左右。这种态度强调了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以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和世界。<|endoftext|>Human: 请帮我找一下《离娄上》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离娄上》不是一本书,而是儒家经典之一。
- 所以这个问题
注解
不获于上:得不到上级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