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四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君子依循正确的方法获得高深的造诣,就是要能自觉地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就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深厚(知识);积蓄深厚(知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希望能自觉地有所得。”
介绍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四节》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所著。这一章集中体现了孟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关于君子修身、自得以及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孟子在这一节中强调了君子通过学习并实践道德准则来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他强调,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些道德准则,才能实现内心的安定和从容。这种内在的安定和从容是外在成功和地位的基础。
孟子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成就来自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自我体验,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模仿。他提倡的是一种主动探索和实践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使人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自信。
孟子还提到了君子在获得知识或技能后,如何将这些知识或技能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达到“取之左右逢其原”的境界。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项技能或知识后,才能自如地运用它,无论是在何处都能得到支持和帮助。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四节》不仅是一篇探讨道德修养的文献,更是一篇关于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经典文本。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一节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教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卓越时,不应忘记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注解
资:凭借。
左右逢其原:原,同“源”,水源。意思是学问的功夫深,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比喻处事行文,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