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南台送高兆之粤东 其四

三山五峤总天涯,拟向番禺泛海槎。
此去肯留莲叶寨,待予同看木棉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南台送高兆之粤东 其四》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兆赴粤东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他旅途平安的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毛奇龄(1585年-1640年),字远翁,浙江萧山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与同代学者李贽、黄宗羲齐名,被后人誉为“浙东三贤”之一。毛奇龄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2. 诗歌原文
    三山五峤总天涯,拟向番禺泛海槎。
    此去肯留莲叶寨,待予同看木棉花。
    南台节候近端阳,客里逢君去五羊。
    欲解五丝为缆去,可能暂系女螺傍。

  3. 诗歌赏析

  • 第一句“三山五峤总天涯”: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象。三山五峤指的是福建沿海地区的山脉,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暗示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
  • 第二句“拟向番禺泛海槎”:这里的“泛海槎”是指乘船出海,泛指海上旅程。诗人表示打算追随友人一同前往南海,体验大海的壮阔与自由。
  • 第三句“此去肯留莲叶寨”:莲叶寨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象征性的意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愿意陪伴友人度过这段旅程。
  • 第四句“待予同看木棉花”:木棉树在南方极为常见,开花时如云霞般绚烂。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希望在旅途中共同欣赏这份美好。
  • 第五句“南台节候近端阳”:“端阳”即端午节,南台节候近端阳表明诗人此时正处于端午节假期。这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即将到来,充满了期待。
  • 第六句“客里逢君去五羊”:这里的“客里逢君”意味着在异地遇到友人,而“五羊”则是一个广州的地标,象征着广州这个繁华的城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但也祝愿他在广州一切顺利。
  • 第七句“欲解五丝为缆去”:五丝线是古代用于船只锚定的一种材料,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想要用五丝线为友人的船只固定锚地的意愿,寓意着对友人安全的关心。
  • 最后一句“可能暂系女螺傍”:这里的“女螺”可能是一个比喻,意指女子的螺壳,或者是象征性的意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暂时的牵挂,希望自己的思念如同女螺一样紧紧相随,直到再次相见。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时代的挑战。毛奇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其中就包括《客南台送高兆之粤东 其四》。
  • 个人经历:毛奇龄一生历经坎坷,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然而他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心态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客南台送高兆之粤东 其四》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还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现实面貌。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