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度吴关值暮春,关前杨柳暗长津。
行来相向垂双泪,不是江陵种柳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东度吴关值暮春,关前杨柳暗长津。
行来相向垂双泪,不是江陵种柳人。
您询问的文学作品是《同友柳下作》。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学者称西河先生。明诸生,后因事败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被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但不久后辞归。他的治经史及音韵学,强记博闻,著述极富。
诗歌原文及翻译:《同友柳下作》,东度吴关值暮春,关前杨柳暗长津。行来相向垂双泪,不是江陵种柳人。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吴地渡过春天时节的场景。诗中的“东度吴关”和“关前杨柳暗长津”表达了一种旅途中的景象;而“行来相向垂双泪,不是江陵种柳人”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愁与不舍。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毛奇龄的《同友柳下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古诗文,而是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末年的文化氛围,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