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溪山寺遇雪

东溪山寺暮钟天,借得生公一榻眠。
早起欲行溪口望,雪花堆满寺门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东溪山寺遇雪》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情感寄托。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东溪山寺暮钟天,借得生公一榻眠。
    早起欲行溪口望,雪花堆满寺门前。

  2. 作者简介:《宿东溪山寺遇雪》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毛奇龄。他以学识渊博、著作丰富著称,其生平经历颇为传奇,曾卷入抗清军事,后来在康熙年间被推荐参与博学鸿词科考试,但最终选择隐居生活。

  3. 诗作赏析:《宿东溪山寺遇雪》中,诗人通过对东溪山寺及其雪景的描述,展示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自然画面。首句“东溪山寺暮钟天”便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寺庙傍晚时分景象,钟声在黄昏的天空中悠扬响起,与远处的山峰相映成趣。接着,“借得生公一榻眠”则转入了诗人的个人感受,通过“生公”这一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自得。

  4. 诗中意象:诗中的“雪花堆满寺门前”描绘了一种冬日的宁静美景,雪覆盖了整个寺院,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重。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引发了诗人对于时间、生命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5. 文学价值:《宿东溪山寺遇雪》不仅是毛奇龄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毛奇龄的《宿东溪山寺遇雪》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明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还能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