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亭怀旧

清溪深处一亭幽,曾傍阑干洗玉瓯。
二十年前亭下水,至今犹带落花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亭怀旧》是明代著名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作品的相关信息:

  1. 作者背景:毛奇龄,字大可,号秋晴。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是浙江萧山人。毛奇龄曾参与抗清军事,事败后流亡多年,直到康熙年间才被推荐为博学鸿词科的候选人,并被任命为检讨,负责明史馆的纂修工作。尽管毛奇龄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但其引用书籍时常出错,显示出其著作的草率和不严谨。毛奇龄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厚的情感见长,尤其擅长表达对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深沉感慨。《溪亭怀旧》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诗歌原文及解析:诗中“清溪深处一亭幽,曾傍阑干洗玉瓯”展现了诗人与溪亭的亲密关系,通过洗涤玉瓯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一句“二十年前亭下水,至今犹带落花流”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永恒。这句话不仅回顾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还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无情。
  3. 诗歌的艺术特色:《溪亭怀旧》采用了清新脱俗的意象和含蓄隽永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通过对清溪、高树、落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中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同时,诗句中的“余思”一词,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4. 诗歌的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毛奇龄的《溪亭怀旧》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深刻理解他们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