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生之抚宁署 其二

少年意气本纵横,兄弟相过在抚宁。
旧日临榆如可问,清秋一上五花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生之抚宁署 其二》是清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以及对兄弟情谊的怀念。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毛奇龄:毛奇龄(1605年—1683年),字潜山,一字景文,号西河,浙江仁和人。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诗人、文学家,与施闰章并称为“南三”,是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毛奇龄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作品的创作上,尤其是他的五言诗,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句原文
  • 相逢燕市酒重携,漫向金台觅𫘝𫘨。六月炎风吹似火,送君仗剑到辽西。:“相逢燕市酒重携,漫向金台觅𫘝𫘨。”这两句诗描绘了一次在燕市相遇的场景,朋友间举杯畅饮,边饮酒边寻找马匹,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友情的深厚。
  • 六月炎风吹似火,送君仗剑到辽西。”:“六月炎风吹似火,送君仗剑到辽西。”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夏日的炎热以及送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支持与鼓励。
  1.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的对比,诗人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洋溢着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通过描绘燕市的热闹和金台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新生活的挑战与接受。

《胡生之抚宁署·其二》不仅展示了毛奇龄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