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衣换去驿楼斜,扶侍南还有阿楂。
但到故园应认得,十年前种马兰花。
高检讨同年假归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检讨同年假归 其三》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毛奇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
诗中“初衣换去驿楼斜,扶侍南还有阿楂”(初衣换去驿楼斜,扶侍南还有阿楂)描述了诗人离开时的匆忙与不舍,暗示了离别之苦。“但到故园应认得,十年前种马兰花”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期待重逢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动作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故乡的深切依恋。
毛奇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文学成就著称于世。他不仅是康熙时被举荐博学鸿词科的学者,还担任过明史馆纂修官,并著有《西河合集》,涵盖了经史、文集、杂著等多部著作,体现了他广博的文化修养和学术成就。毛奇龄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毛奇龄的文学创作涉及经史及音韵学等领域,其著述极富成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精神面貌。毛奇龄的诗文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明清文学的重要资料。
《高检讨同年假归 其三》作为毛奇龄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艺术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值得人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