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朱宫允王内史眺郭外双林庵后院河水次壁间韵

荷风吹度暮秋天,越客同登说法筵。
只为道林相忆久,晚来如上剡溪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朱宫允王内史眺郭外双林庵后院河水次壁间韵》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毛奇龄的七言律诗。此诗以荷风为引,描绘了晚秋时节,越客与王内史共同登高赏月的场景,表达了对道林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毛奇龄,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学者。他的作品多涉及诗词、散文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诗歌原文
    荷风吹度暮秋天,越客同登说法筵。
    祗为道林相忆久,晚来如上剡溪船。
  3. 诗歌内容解析
  • 开头两句:首句“荷风吹度暮秋天”,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荷风送凉的景象。这里的“暮天”和“秋”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第二句:“越客同登说法筵。”这里的“说法筵”可能指的是佛教讲经论道的场所,暗示着诗中的主人公们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或哲学上的交流或对话。
  • 第三句:“祗为道林相忆久,晚来如上剡溪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道林的深情怀念。“祗为”一词体现了一种无奈和哀愁,可能是因为长久未见而引发的思念之情。而“晚来如上剡溪船”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如同在剡溪之船上欣赏美景一般,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通过对《同朱宫允王内史眺郭外双林庵后院河水次壁间韵》的解读,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它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人性的理解,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