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直东华门遇雪 其二

万里霃云羃四邻,寒风刮地总无尘。
谁怜玉树花生候,尚有金门裘敝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毛奇龄的《下直东华门遇雪 其二》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感慨。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诗作原文:万里霃云羃四邻,寒风刮地总无尘。谁怜玉树花生候,尚有金门裘敝人。

  2. 诗句赏析

  • 霃云羃四邻:霃(qiào)云即指飘渺的云雾,这里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弥漫四周,给人一种朦胧而广阔的感觉。“羃”在这里有聚集之意,意味着云雾聚集在周围。
  • 寒风刮地总无尘:描述的是凛冽的寒风横扫大地,却似乎没有带来一点尘埃。这里的“刮地”形容风势强劲,而“无尘”则突出了环境的清新和洁净。
  • 谁怜玉树花生候:玉树指的是梅花,这里借代了梅花。梅花在冬天绽放,虽然生命力顽强,但生长的环境并不理想。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对这种美好生命力的怜惜之情。
  • 尚有金门裘敝人:金门通常指的是皇宫的门,裘敝(jù bì)意为穿着破烂的皮衣。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坚守岗位,甚至衣着褴褛的情景,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坚持到底的精神。
  1. 创作背景
  • 毛奇龄简介:毛奇龄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 作品出处与流传:这首诗出自毛奇龄的《东华集》,是其众多诗作中较为著名的一篇。这首诗后来被收录于多种古籍之中,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毛奇龄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融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霃云、寒风、玉树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毛奇龄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此诗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刻的内涵受到后世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 文化传承:这首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毛奇龄的《下直东华门遇雪 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的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