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九节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对大王的不明智,大家不必困惑。天下即使有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后,又冻它十天,没有能长得了的。我和大王相处的机会太少了,我退居家中,向他吹阴风的人就包围了他,纵使有善心萌动的情况,我又能对它怎么办呢?下棋在各种技艺当中属于很小的技艺;可是,如果不全心全意,就学不好。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地学,只听弈秋的讲解。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但一心以为也许会有大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下棋,但却不如那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聪明程度赶不上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

介绍

《孟子·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九节》是一篇阐述“仁”与“义”的哲学思想的经典篇章。在这篇作品中,孟子通过讲述“弈秋教二人弈”的故事,强调了专心致志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孟子对人性的理解,也展示了他对于教育与修养的深刻洞察。

孟子的思想核心在于“仁爱”和“正义”,他认为人应当追求内在的善良和正直,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享受。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当时的人们往往过于重视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孟子认为,只有内心的善良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孟子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句话意味着学问的真正目的在于去除心中的杂念,恢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面临各种诱惑和干扰,如果能够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专注,就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孟子的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后世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学说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高尚和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儒家学派和其他学派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教育和学习的独特观念。在古代中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孟子所提出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强调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种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种教育观对于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和挑战时。

《孟子·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九节》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对这段文本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注解

或:通“惑”,疑惑。

暴(pù):同“曝”,晾晒。

弈(yì):围棋。数:技艺。

弈秋:古代善弈的人。

鸿鹄(hú):鸟名,即天鹅。缴(zhuó):系于箭上的丝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