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三美不同期,老蚌生珠尚未迟。
不信蟠桃须晚熟,请君一诵播州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莫嫌三美不同期,老蚌生珠尚未迟。
不信蟠桃须晚熟,请君一诵播州诗。
“丁礼部举子 其二”是一首出自元代诗人虞集之手的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科举考试的场景,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得以一窥古代科举制度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诗中“袍鹄锵锵赴晓闱”,“袍鹄”通常指的是考生穿着的朝服,而“锵锵”则形容其步伐铿锵有力,形象地展现了考生赴考场的情景。“分庐陈艺别东西”,这里的“分庐”指的是为考生们准备的住宿场所,“陈艺”则是展现各自才华和学问,“别东西”则意味着分别进入不同的试场,这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的严格性和竞争之激烈。
“凭教红杏休开彻”,这里的“凭教”表达了一种无奈或宽容的态度。在古代,考生们往往需要在考场外观赏风景以平复心情,而红杏花开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说,即使春意盎然,也不能影响他们紧张的心情。“早晚开关蹋雪泥”则进一步描绘了考试期间的艰辛与不易,考生们要在寒冷的天气里踏着积雪赶往考场,体现了古代科举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考生生活条件的限制。
虞集的《丁卯礼部考试次韵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科举考试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文化风貌,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复杂性和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