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太翁初度 其四

近见耆英在鉴湖,闲来挟瑟且提壶。
庭前自有三珠树,座上宁无九老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太翁初度其四”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毛奇龄的作品。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毛奇龄:他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以《平太翁初度》等作品闻名于世。他不仅擅长诗文,还涉猎广泛,包括历史、地理等领域。毛奇龄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后世的认可。
  1. 作品原文及解读
  • 原诗:“平太翁初度(载问次山尊人也) 其四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近见耆英在鉴湖,闲来挟瑟且提壶。庭前自有三珠树,座上宁无九老图。”
  • 诗意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平太翁的人在初逢佳辰时的场景,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这位老人的尊敬与祝福。其中,“庭前自有三珠树,座上宁无九老图”表达了主人翁的尊贵身份以及宾客满座的盛况。
  1. 主题思想
  • 隐逸之思:毛奇龄的作品中常常透露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描述自然美景和文人雅士的聚集,反映了作者内心对超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宁静生活的渴望。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毛奇龄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通过“三珠树”和“九老图”这样的具体物象,将人物的情感和背景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寓意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反思。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富有哲理性和深度。

毛奇龄的《平太翁初度其四》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