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联白傅题东武丘寺诗 其一

香刹看非远,灵丘到自遥。
龙蟠松矫矫,虎去路萧萧。
怪石千僧坐,寒峰七级摇。
海当亭两面,池以剑围腰。
酒熟凭花劝,台荒恨草销。
寄言轩冕客,勿忘此招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联白傅题东武丘寺诗 其一》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东武丘寺的宏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 原文及翻译
  • 《戏联白傅题东武丘寺诗 其一》:
白公塔前白铁牛,  
渡水桥梁十丈余。  
与佛争泥争长者,  
白公自有静朝珠。  
  1. 内容解析
  •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描述东武丘寺前的白铁牛和过桥的长廊,来表达自己对佛教信仰的崇敬之情。诗中的“白公”指的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尉迟恭,他曾经在洛阳建造过一座寺庙,寺中有座巨大的铜像,称为白铁牛。后来,尉迟恭被赐姓李,因此后人又称这座寺庙为李公寺。
  •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化中的一种现象:佛教信仰与儒家思想并存,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会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心灵的安宁,这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
  1. 艺术特点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够深刻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朴素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大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整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种手法既避免了直接抒情,又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联想,进一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戏联白傅题东武丘寺诗 其一》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社会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信仰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