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南士访愚山寺寓作

为访施夫子,因寻古戒坛。
高云横海上,新水涨湖干。
把袂风尘苦,登楼雨气寒。
五经游自载,双鬓醉还看。
佛寓分龙藏,人逢尽鹖冠。
题诗抽玉简,剔烛换铜槃。
暮鹊惊喧客,春莺待使官。
只愁明夜月,相忆在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南士访愚山寺寓作》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示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他们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毛奇龄,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浙江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他的生平经历了多次动荡,曾在清朝初期参与抗清军事,事败后流亡多年,晚年归隐。他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收录了他的经典作品,包括经集、史集、文集、杂著等共四百余卷。

  2. 诗歌原文
    为访施夫子,因寻古戒坛。
    高云横海上,新水涨湖干。
    把袂风尘苦,登楼雨气寒。
    五经游自载,双鬓醉还看。
    佛寓分龙藏,人逢尽鹖冠。
    题诗抽玉简,剔烛换铜槃。
    暮鹊惊喧客,春莺待使官。
    只愁明夜月,相忆在长安。

  3. 诗歌解析

  • 主题内容:《同南士访愚山寺寓作》主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探访愚山寺的经历以及对寺院环境的描写。通过“五经”、“双鬓”、“佛寓”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 艺术手法:该诗以五言排律的形式呈现,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技巧和生动的意象,如“高云横海”、“新水涨湖干”等,将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诗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

《同南士访愚山寺寓作》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明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也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