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生虞阜,郎官使越州。
家垂吴地志,名在晋阳秋。
岸帻为司马,操刀佐解牛。
高牙分建隼,广路待鸣驺。
彩笔题江馆,青山映郡楼。
辟来书笛茀,诏下赐缇油。
宦迹先瓯末,乡思近石头。
治中双骥足,身外一狐裘。
凤德原卑揽,鱼珠岂暗投。
避谗违众女,游说及诸侯。
就道时观海,还邻暂首丘。
孙阳才一顾,何以慰驿骝。
呈郡司马孙使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郡司马孙使君》是明末清初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毛奇龄与地方官员的交往以及他的仕途经历,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思考,体现了他高洁的人格品质和深沉的思想境界。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呈郡司马孙使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毛奇龄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在音韵学上有深厚的研究基础,这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在创作上,毛奇龄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既有文学性,又不失哲理性。比如,“家垂吴地志,名在晋阳秋”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家族的历史渊源,又彰显了其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文化自信。
从思想内容来看,《呈郡司马孙使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矛盾心理。诗人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权力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批评。特别是“凤德原卑揽,鱼珠岂暗投”这样的句子,揭示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正直品质的坚持和推崇。
从历史背景来看,《呈郡司马孙使君》是毛奇龄在经历了战乱后的流离失所后所作。这一时期,他不仅创作了大量诗歌抒发个人情感,还积极参与抗清运动。这些历史背景为诗作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理变化和社会责任感。
《呈郡司马孙使君》不仅以其艺术魅力吸引人们,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给予人们启示。对于读者而言,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一次欣赏,更是一次深入理解历史、人性和文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