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敬宅牡丹

江上栖贤里,城南处士家。
春风三月雨,晚日一栏花。
覆地垂枝重,当阶散影斜。
丛苞含粉絮,卷蕊蹙衣纱。
叶润沾黄蝶,台空落紫霞。
早凉丹蒂合,昼暖碧油遮。
清兴同欣赏,闲情任丽华。
谁言招隐地,定为咏蒹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敬宅牡丹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以下是对《大敬宅牡丹》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大敬宅牡丹》这首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里牡丹花的美丽与生机。诗中描绘了春风吹动下,花朵随风轻舞的情景,以及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绚烂多彩,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是毛奇龄在南明灭亡后的作品。这一时期,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处于混乱之中,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毛奇龄却以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是毛奇龄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大敬宅牡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春风三月雨”中的“春风”和“雨”都是自然现象,但在诗歌中,它们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代表着生命力和滋润万物的恩泽。此外,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如“丛苞含粉絮”、“卷蕊蹙衣纱”,这些生动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4.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毛奇龄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在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处于混乱之中,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毛奇龄却以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是毛奇龄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5. 影响评价:自《大敬宅牡丹》问世以来,它一直被学者们研究和传颂。许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都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他们认为,这首诗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更在文化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大敬宅牡丹》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那个时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