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祝王匡庐先生七十初度

甲地开华阀,高筵启玉壶。
人间瞻岱岳,天上见南弧。
第五名偏重,无双誉不诬。
孝思怀牧伯,至德绍司徒。
书系阶前草,冠栖城上乌。
交游同郭泰,论议近潜夫。
皂帽龙垂尾,丹山凤有雏。
却官成八俊,教子得三珠。
赐馔长遗脍,徵车好载蒲。
鸾书天外锡,鸠杖国中扶。
奕世多传宝,群贤有绘图。
一觞随献远,未敢效吹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祝王匡庐先生七十初度》是毛奇龄于明末清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广受赞誉,还因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而被后世传颂。

从内容上看,《寄祝王匡庐先生七十初度》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前辈人物的敬仰与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其中“甲地开华阀,高筵启玉壶”等诗句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自然图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古人的居所之中,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从艺术手法上讲,此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即五言绝句。这一形式简洁精炼,易于吟咏,充分体现了毛奇龄作为诗人的才情与功底。通过对王匡庐先生的崇高评价和对其生活状态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也传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追求。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人中较为常见,能够有效地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首诗作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身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交替之际。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局势复杂多变,文人常常需要借助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抱负。毛奇龄作为一位有志于抗清的军事将领和学者,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寄祝王匡庐先生七十初度》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古代诗歌,也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文化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