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高咏萧江幕府 其一

高子相逢碧嶂春,可怜白帢炤花新。
同为江畔登临客,犹是天涯肮脏人。
官阁夜灯弹瑟调,山亭晓树接车茵。
文成鲍炤还依楚,穷似张仪未入秦。
两鬓风霜交欲堕,十年湖海一相亲。
难忘幕下题诗日,莫负城南载酒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遇高咏萧江幕府》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人生之悲与友情之情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遇高咏萧江幕府》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毛奇龄。毛奇龄(1570-1642),字远翁,号秋史,又号齐岩野老、白榆老人等,浙江嘉兴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和政治家。毛奇龄曾中过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太学教谕等职,晚年还曾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他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留下了深远影响,被后人誉为“江南三绝”之一。

  2. 诗歌原文:“高子相逢碧嶂春,可怜白帢炤花新。同为江畔登临客,犹是天涯肮脏人。官阁夜灯弹瑟调,山亭晓树接车茵。”在这首诗中,毛奇龄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首句“高子相逢碧嶂春”,便以高山为背景,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意盎然。接着两句“可怜白帢炤花新”,则将目光转向了春天的鲜花,它们在春风中绽放,美不胜收。诗中的“同为江畔登临客”,表达了诗人自己与高子相遇在同一地方,共同欣赏着这美好景色的喜悦心情。而“犹是天涯肮脏人”,则流露出诗人虽身处繁华之地,但内心仍保持着一份清高的情怀。最后两句“官阁夜灯弹瑟调,山亭晓树接车茵”则描写了夜晚官员们弹琴调弦的情景以及清晨山中亭台旁绿树成荫的画面,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画面感。

  3. 诗歌鉴赏:通过对《遇高咏萧江幕府》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通过描绘不同季节、不同场景下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四季更替的美。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例如,诗人将自己比作“天涯肮脏人”,既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与超脱,又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看得很淡的态度。此外,诗人还善于借助典故与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官阁夜灯弹瑟调”一句中,“弹瑟调”暗指历史上的文人雅士在官邸中品茗赏月、吟诗作乐的情景,从而引发读者对于文化与历史的思考。

《遇高咏萧江幕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更是毛奇龄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独特诠释。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时代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