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宫前山翠浓,西行絷马金牛峰。
新莺啼歇绿杨里,潦水倒入清溪中。
春寒衣袖晚来薄,细雨蒙蒙洒幽壑。
林杪高穿双树行,岩前时见三花落。
崔嵬绀宇本金布,上界钟声出云雾。
残碑万垛读未成,暝色空廓坐来暮。
山深寂静鲜人语,松顶微闻住春雨。
深厨野藿供晚餐,竹窗新月明前坞。
老僧趺坐为我言,北朝旧是祇陀园。
精蓝洛下总稠杂,此中绝壁无攀援。
嵩丘相峙藏贝叶,列祖持衣寡言说。
阿阁翻经降露华,中亭断臂飞寒雪。
闻言憬然动我心,恍对秋潭卧冰冽。
夜梦胡僧折予指,不记前身迦叶子。
难寻涧底三昧泉,且饮当前八功水。
蘧蘧却枕蝴蝶飞,晨光养树看熹微。
沧沧赤日上琼壁,大室少室争光晖。
出门欲问来时路,策马悠悠何处归。
入少林书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少林书事》是明末清初诗人毛奇龄的作品,该诗以其深沉的忧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而著名。
诗的开头便以“嵩阳宫前山翠浓,西行絷马金牛峰”勾勒出嵩山的壮丽景色。紧接着“新莺啼歇绿杨里,潦水倒入清溪中”两句将读者引入了春雨绵绵的清新景象,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第二联“春寒衣袖晚来薄,细雨濛濛洒幽壑”则描绘了作者在春寒中行走的感受,以及细雨笼罩的幽静山谷,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邃的氛围。颈联“林杪高穿双树行,岩前时见三花落”通过描写树林间行走的景象和岩石前的三花飘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感慨。
“崔嵬绀宇本金布,上界钟声出云雾”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更加神秘的佛教圣地——少林寺,并引用《三国志》中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义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嵩山美景及少林寺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个人抱负的追求,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爱国情操。